推广 热搜: 作文  学习方法  小学  方法  语文  中考  励志  初中学习方法  高考  高中学习方法 

一年级语文《端午粽》原文、教材及教学深思

   日期:2021-02-05     来源:www.zhixueshuo.com    作者:智学网    浏览:319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《端午粽》本篇课文条理明确,围绕端午粽,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粽子的样子、味道和花样。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一年级语

《端午粽》本篇课文条理明确,围绕端午粽,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粽子的样子、味道和花样。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一年级语文《端午粽》原文、教材及教学深思有关资料,期望帮到您。

一年级语文《端午粽》原文

  一到端午节,姥姥总会煮好一锅粽子,盼着大家回去。

 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,里面裹着白白的'糯米,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。姥姥一掀开锅盖,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。剥开粽叶,咬一口粽子,真是又黏又甜。

  姥姥包的粽子十分美味,花样也多。除去红枣粽,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。大家在姥姥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,姥姥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大家带回去,分给邻居吃。

  长大了我才知晓,大家端午节吃粽子,据了解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
一年级语文《端午粽》教材

  教程分析:

  《端午粽》本篇课文条理明确,围绕端午粽,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粽子的样子、味道和花样。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,姥姥会煮好粽子等大家回去;第2自然段详细介绍了粽子的色、香、味;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;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风俗的起源。课文语言比较形象,譬如对粽子样子、味道的描写中,分别用“青青的、白白的、红红的”来形容箬竹时、糯米、枣,可以归类积累,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,感受句子韵味和步伐,口语表达时,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汇。

 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。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、3自然段中出现,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大对长句子朗读的教导,引导学生学会读好长句子的办法。

  教学目的:

  1、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和词汇,会写“真、节”2个生字。

  2、通过图文结合,联系生活实质,知道“箬竹叶,糯米,掀开,剥开,裹着”等词汇的意思;积累“青青的箬竹叶,自白的糯米、红红的枣,又黏又甜、美滋滋”等词汇。

  3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学习读好长句子;通过想象画面、领会心情朗读好课文。

  4、可以用我们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、味道等,初步知道端午节包粽子、吃粽子的风俗、来历。

  教学重难题:

  重点:

  1、会写“真、节”2个生字。

  2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读好长句子。可以用我们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、味道等。

  难题:

  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学习读好长句子。

  教学过程:

  1、导入新课。

  1、用中国传统节日导入新课。

  阴历中秋节、正月十5、腊月初8、5月初五分别是什么节?有哪些风俗?

  板书课题:《端午粽》

  

  2、复习字词。

  1、复习词汇。

  小孩们你们坐得直,听得认真,我可喜欢你们了,那让大家一块玩个“赛龙舟”的游戏

  出示词汇:中间分给带回知晓纪念据了解端午节

  粽子

  2、句子中复习字词。

  端午节大家总会吃粽子,粽子里面有糯米、红豆、红枣。还有大肉,据了解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。

  3、赏析赛龙舟图片,感受端午节热闹的场面。

  

  3、学习2、自然段。

  1、出示粽子图片。

  你看到了什么?并说一说。(粽子、糯米、红枣)

  2、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粽子的?让大家赶快读读课文的2、段,在2、段中找一找吧。

  多种形式读文。

  (1)全班齐读,需要读准字音,不可以添字少字。

  (2)师范读,学生评价。

  (3)学生齐读正音。

  3、请在文中把描写颜色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,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如此的词汇吗?

  (白白的、红红的、青青的、绿绿的、黄黄的、黑黑的)

  4、看到有青青的、白白的、红红的这部分颜色,你猜一下这个粽子味道如何?(美味、香、想吃)心情怎么样?那请你携带这种心情,读一读这一句话。

  5、姥姥包的粽子味道到底如何呢?让大家快点去看看吧!

  (1)生读课文,学生评价。

  (2)师范读课文。学生做动作,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想到了什么?

  6、请你说一说又什么又什么的词汇。

  。

  4、学习3、自然段

  姥姥包了哪些花样的粽子?你喜欢吃哪种味道?吃了粽子心情怎么样?

  用“美滋滋”说一句话,领会美滋滋地意思。

  姥姥把粽子让大家带回家分给邻居吃。你感觉姥姥是什么样的一个人?

  

  5、学习4、小节。

  读4、自然段,从中你知晓了什么?

  你知晓屈原是什么人?大家为何要纪念他?

  屈原是中国古时候伟大的爱国诗人。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,他的建议没被采纳,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。楚国快要灭亡时,阴历5月5日这天,屈原投汨罗江自杀。屈原投江后,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,就往江里投食物。年复一年,大家为了纪念屈原,每逢端午节那天便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,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,划着龙船到汨罗江,投到江里祭祀屈原,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的来历。

  6、书写汉字“真、节”

  1、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地方。

  2、注意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。

  3、教师范写,学生书空。

  4、学生在书中描红,然后写一写。

  5、展示书写,讲评。

  

  7、作业:

  1、推荐阅读课外书《一朵花的童话》中《婆婆路》的片段。

  2、给家人讲一讲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。

  

一年级语文《端午粽》教学深思

  课文条理明确,围绕端午粽,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粽子的样子、味道和花样。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,读好长句。可以用我们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、味道等。

 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,着重了读长句子的练习了和完整话的练习,让小孩用我们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,但本以为小孩们都可以吃过粽子一定能说的非常不错,但说话练习没达到预期的成效,发现小孩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。

  我深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练习不够完整是什么原因,主要有两个,1、是有些小孩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见过,2、就是对文本2、自然段理解不到位。2、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点,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。

  练习长句子的能力,在反复诵读中练习,如此才能培养语感。但我班小孩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。主要一节课又要剖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。总感觉给小孩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。再有就是在家不可以做到充分的阅读,小孩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知,所以影响朗读成效。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我感觉很必要。

 
标签: 小学一年级
 
更多>智慧教育相关文章
考试报名
推荐图文
推荐智慧教育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
学知猫-成人高考,自学考试,会计职称,中小学教育培训